庐陵印象----手工汤圆
手工汤圆欧阳跃亲文/图
如果不是12月12日的那次采访,我也许对汤圆的好感这辈子就停止在这样一种感觉:咬一口软糯弹牙,满嘴流油,白砂糖、桂花、芝麻混合的甜香,唤醒着味蕾,让团圆的“心”开启了灵魂之旅。
郑师傅是让我颠覆汤圆传统手艺的第一人。在城西阳光新城11栋找到卖汤圆的郑师傅那刻,他正喜笑颜开地制作糖心。桌子周围,围着几个慕名前来吃郑师傅手艺的男男女女,在等待汤圆下锅的几分钟里,他们和我一样,好奇地看着郑师傅如何制作糖心,并不时地用手机拍着视频,分享给他们的朋友。打过照面,我也赶忙掏出相机,咔咔咔如同激光枪似的按动着快门,生怕错过他制作糖心的每一个手法和细节。
郑师傅做糖心的手法是我几十年第一次被惊讶到。他把猪油、食用油、白砂糖、桂花、芝麻、花生混合而成的粉末摊铺在案板上,然后像揉面一样反复揉搓着,直至甜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才停住手。
接着,他把揉搓好的粉团放入一个铁框里,双手使劲地摁实。拿掉方格,他又拿起一根方木棍用阴柔的劲不停拍打,还不时地用木棍和木尺拢紧散落的粉团,再次反复拍打,最后竟成了一块大大的、方方正正的、厚度达1.5厘米左右的“甜饼”。
正当我以为他已经完成做糖心的工序,接下来该把“甜饼”放入冰箱冷冻时,郑师傅的套路却再次让我无法预想。
只见他用刀把“甜饼”切成四块,然后将每一块先切成条,再合拢转了个90度的弯,用刀把条切成了丁。最后把糖心放入篓子里,上下左右抖着,不一会,方丁就变化为钝圆的糖心了。
这是在做糖心吗?这分明是一个匠人敬畏传统的一种态度。
看到他终于完成做糖心的步骤,我好奇地一连问了几个“为什么”,他爽快地把答案揭晓了。
郑师傅告诉我,糖心是汤圆的灵魂。汤圆好吃与否,糖心是关键。做糖心离不开猪油,但要使猪油香甜无腥,也是有技巧的。买来的猪板油洗净后切成墩,冷水下锅烧开焯水,放入几片生姜,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去除血水杂质和猪板油的腥味。捞出洗净,再次入锅,倒入少量清水,大火煮至水干。猪板油开始出油时,转小火,不时用锅铲搅拌,慢慢熬至全部出油,油渣变成金黄。这时用筛网过滤,把熬好的油装进容器里,凝固前加入少许白糖和盐,放凉后的猪油白如雪凝如脂,香气扑鼻。
街上卖汤圆的小贩做糖心可没有这样的耐心,他们把猪油、桂花、白砂糖、芝麻搅拌好后放入冰箱冷藏,等糖心凝固后,第二天就用手把糖心揉成团开始裹糯米粉。
而郑师傅的做法却大相径庭。他先要把白砂糖、桂花、炒香的花生和芝麻全部磨成粉。他说,经过这样物理加工,可以增加白砂糖的甜度,桂花、花生、芝麻的香味。而反复拍打“甜饼”的道理也是一样,而且还能让糖心变得紧实。
根据现在的人对健康的需要,郑师傅在放入猪油的同时还会加入食用油,但会严格把握比重,不会让汤圆咬一口满嘴喷油,觉得油腻。反复揉搓、挤压、拍打糖心的目的就是在激发原料香甜的同时,让糖心不需要经过冷藏也能紧实成团,现做现用,即使把糖心高高抛起,跌落下来也不会散开。
正当我们聊得开心的时候,郑师傅的大儿子把煮好的汤圆端到了我面前,一定要我尝尝。我轻轻地地咬了一口,经过十几道手工裹粉工序,汤圆软糯而有层次。再咬一口,果真如郑师傅所讲的一样,并不像我以前吃汤圆那样需要小心翼翼,生怕烫嘴的猪油会喷溅到我的衣服上。舌尖碰到酥软的糖心那一瞬间,香甜随即充盈着我的口腔,并随着我的下咽,一路顺势铺开,直达心扉。
一口气吃下4个汤圆,我心满意足地问起了郑师傅的过去。郑师傅名叫郑志刚,今年已经73岁。1965年,16岁的他分配进了吉安市饮食服务公司,学起了白案。在吃“公家饭”的那些年里,他先后派遣到胜利饭店、万友饮食店、赣江餐厅、冰棒厂、电机厂食堂等单位工作。经历的地方多了,郑师傅学到的手艺也多起来,汤圆、春卷、冰酒糟、白糖糕.......样样精通。1987年,他停薪留职,摆过早点摊,去过北京闯荡,直到2008年,郑师傅退休了。
闲暇下来的他不想让自己的手艺失传。如今的他每天5点多钟起床锻炼完身体后,就会来到大儿子在阳光新城的家,和儿子一道摆起早点摊,亲自上阵施展自己的手艺。他说,吉安本地的小吃很多,不能让这些“最吉安”的小吃被人们忘记,更不能让它们失传。 不是遗忘是一代不如一代作假了 下次去尝尝,我很喜欢吃汤圆 摆摊地址在哪里? 阳光新城新11栋一楼 我一定会去。因为我是吃货,就是贫穷了一些。 那天也去尝尝 下午下了班去买还会摆么https://app.maidi.me/public/emotion/face_048.png 只有早点啊,下午会摆不
招牌是啥啊? 有人在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