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送风铃给子弟兵的女孩,你在哪里?
我在吉安工作了几十年,发生在吉安的一件事让我记忆了几十年,也感动了几十年。我是1986年由异地调吉安市工作的。此后,我每年的春节都看到吉安电视台报道过一个女孩,大年初一的清晨,便骑着单车赶往(骡子山附近)那座军营,为营房门口站岗的哨兵送去一个风铃,并向子弟兵拜年。我不知86年之前有没有这事,但其后好多年,每逢春节的初一早上,她都照例骑着单车到那里去,给子弟兵送去一只风铃,向他们拜年。这件事每次吉安电视台也都有过报道。而我每看一次电视报道,都会感动一次!概因本人也当过兵,并且参加过对越作战,所以对军民鱼水情的感触更深。那时,我们从福州军区调广州军区参加作战,从水口关出境,与越军厮杀了28天。记得那28天里,一辆辆军车把缴获越军的装备、物资,连同伤亡的战友一起,从越南经水口大桥运回国内。到达水口后,边境的百姓们便一拥而上,把烈士和伤员抬下车,给伤烈们清洗、包扎、换装。伤员好处理一些,只需协助医护人员帮他们清洗、包扎后,送医院救治即可。但烈士就不同了,有的烈士躯体被炮火炸成几段,他们得认真地翻找着每一块躯干,清洗干净后再拚接上去,然后换装、入殓。也许有人认为这活既脏又累,但他们不觉得,他们不仅干得认真,而且仔细,还心痛得泪流满面,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边境的百姓们对伤亡的官兵视如亲人,对幸存的官兵也是情同手足。当战争结束,我们作为幸存者凯旋归来,边境吊角楼里的百姓们,深知我们在这28天里摸爬滚打,吃没吃好,睡没睡好,为此,他们尽管穷,依然杀猪宰羊,热情款待。开始几天,他们发现我们有的战士不爱吃肉(其实是经历血醒战场后的生理反应所致),为了让我们吃上新鲜的鱼,他们又冒着庄稼受旱的风险,把水库里的水放干了;而到晚上,为让我们睡好觉,他们自发地整夜守在门口,防止别人打扰。这一切,比一家人还亲哪!
看来,不止是边境百姓懂得子弟兵付出的牺牲是多么的不易,需要珍重和呵护;而远离边境争端的内地百姓,也深知危难关头冲在最前的是子弟兵,他们同样需要推崇和尊重。这不,那位大年初一首先想到给子弟兵拜年的吉安少女,就是鲜明的例证!
谁都知道,大年初一,是晚辈向长辈拜年、尽孝的日子。每每这时,少男少女笑逐颜开,他们相互串门,面对长辈,喊一声新年好便可得红包。这一习俗相信有千百年历史了吧。而这位女孩, 却在这一天的第一时间里,做了一件令常人想象不到的事:她把一腔爱意首先献给人民子弟兵了。一大早,她穿上新衣,骑上单车,欢快地来到驻吉武警支队大门口,营房不便进入,她向站岗的哨兵送来一只风铃,亲切叫一声武警同志辛苦了,新年好!没有谁的指令,也不求任何回报,她表达的是一名少女诚挚的心意和深深的祝福……这是一种无可比拟的家国情怀啊!
心里有谁,便会向着谁。
电视画面中女孩,莫约十八、九岁,年轻、靓丽,声音清亮、笑意甜甜,如一股春风,在大年第一天的清早,吹进保一方平安的武警战士心里。
关于这位女孩每逢佳节便给子弟兵送风铃的事,持续了好多年。虽然好多年后,这位女孩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电视上关于这件事的报道也戛然而止了。但我觉得,这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女孩嘛,总要长大,总要嫁人,也许她远嫁他乡,也许她已儿孙绕膝,总之,不可能像年轻时那样的自由了。但是她对子弟兵心怀的感恩之心永在,她所弘扬的军爱民,民拥军的精神永存!曾经的她,俨然像一位超凡脱俗的女神!
往事悠悠,转眼几十年过去了。这几十年来,苍海桑田,时代变迁,人的价值取向也已发生着很大变化。人生的路上,多少人因信仰迷茫、为一己私利而倒下,又多少人因向往善良和正义而呐喊。在这茫茫人海,世事万千中,我只想对这位送风铃的女孩说一声:几十年过去了,你在哪?你还好吗?
我希望这位女孩能在麦地上看到此文,希望能有她的回应。我更希望生活不要辜负了她,不要辜负像她这样自小就有志向、有情怀的人哪!
我深深地祈祷着。 感动! 我有个同事也是越战回来的,也是86年回来的,也许你们认识的。 军爱民,民拥军,希望保持这份传统 江吉平 发表于 2022-5-6 16:15
我有个同事也是越战回来的,也是86年回来的,也许你们认识的。
哦,很好很好。他在哪里高就? 由于打字匆忙,上面有些错别字来不及纠正就发出去了,很抱歉,诸位。 1大地1 发表于 2022-05-06 16:54
由于打字匆忙,上面有些错别字来不及纠正就发出去了,很抱歉,诸位。
app内点击帖子内容右上角三个点,进入主题管理可以重新编辑 江吉平 发表于 2022-05-06 16:15
我有个同事也是越战回来的,也是86年回来的,也许你们认识的。
我单位有两个,一个是高射炮连的连长。一个朋友的父亲是41师医院的军医。 吉安电视台好象是88年12月二十几号开播的,可能是江西电视台报道的吧? 哇~军民一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