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一个家族,曾经332年不分家,3900人一起过,同灶而食
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陈姓为第五名,有54,400,000人。陈姓,源于宛丘,望于固始、盛于颍川,南开闽漳。
但是,在这些陈姓人家中,流传最多的却是“天下陈氏出江州”这句俗语,并没有河南的什么事。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与江西一个家族有关,与分家时候的291片铁锅碎片有关。
江州,东晋始置,辖境为江西大部,唐天宝年元年(742年)曾改为寻阳郡,辖境缩小,大体为今江西省九江。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曾写到“江州司马青衫湿”,指的就是这里。
唐开元十九年(731),南朝陈宣王(陈叔明)后人陈旺,随从兄陈兼迁江州,陈旺在九江郡太平乡永清村(今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义门村)置田建庄,繁衍生息。
在江西落脚之初,陈氏只不过父子几人。发展到至宋嘉祐八年(1063),332年的时间内,陈氏家族人口达到3900余口,15代聚族而居,同灶而食,一开饭就是300多桌,成为宋代人口最多,文化最盛的“天下第一家”。
这期间,唐僖宗在公元884年,为了树立“忠义”榜样,御笔亲题“义门陈氏”,并赐堂联“九重天上旌书贵,千古人间义字香”。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义门陈氏”的称呼出现了。
“义门陈氏”聚族而居,风头一时无双,发展到北宋,不仅人口达到3900多人,富甲一方,在朝廷为官的更有430人之多。
这种情况,引起了宋仁宗的担心,觉得陈氏家势力太大,会威胁到朝廷统治。最终在朝堂上做出了抑制陈氏家族发展,强制分家的决定。理由是:“义门陈孝义传家,分析各地教化天下”。
1062年,陈氏家族奉旨分家,包拯亲自主持。
这一天,,3900名陈氏族人跪在旌表台前泣不成声,为了永不相忘,族长把庄子里最大的同饮共食铁锅拿来,从房顶摔到地面,碎成了291块铁片。每个族支取一块,拜别祖地,奔赴他乡。这也是“义门陈氏”72郡144县291庄的来历。
最后,我们分析一下:300年不分家,4000人一起过,“江州义门”靠得是什么?
靠的就是制度。唐朝举人永清村陈家的第三任家长陈崇制定的《义门家法三十三条》是保障,它系统地规范了陈家子弟的行为和家族的大小事务,陈氏家族中,家里都悬挂“家严三尺法,官省五条刑”。
例如:
1)实行“一夫一妻”制。《义门家法三十三条》规定:“男皆只一室,不得置外妾”。
2)规定族内人人平等、不分高低贵贱,一起生活劳作。不能有奴仆,劳作所得产出、钱财和物资统一分配。
3)房子都是统一建造,统一分配,面积一样大。人们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4)设立专职医师,免费看病,提供药石。
5)统一规范结婚所用礼物和礼金,新媳妇回娘家的礼物由家族统一配发。
6)小孩满月后,家族统一抚养,父母每隔7天领回去一个晚上。
7)设立书屋(相当于小学和初中)、东佳书院(相当于高中和大学),实施义务教育等等。
来源:影像大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