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因无人回应分享内容退出家族群,女儿:事情发生后,大家在群里回消息变得更热烈
内蒙古的一位爸爸因为在群里分享生活时无人回应,决定退出家族群。离开前,他在群里留下一段话,“一个亲人群是分享喜怒忧愁善感的小团体,没人关注、点赞、沟通,这个群没有存在的意(义),不好意思我先退出了,你们吉祥安康。”女儿张悦宁看到后,觉得爸爸的选择挺有意思,有种“敢于退出当代生活”的勇气,发在了小红书上。不久后,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引发广泛讨论。
4月24日,张爸爸退出家族群。 图/受访者社交平台账号
5月9日下午,张悦宁告诉九派新闻,事情发生在4月24日。她猜测,这不是一个临时的决定。她曾隐约听爸爸提起,他觉得在家人群里分享的时候,没人理会他,没什么意思,“但他一边这么说,一边还是往群里分享。”
张爸爸分享的频率并不高,每周两三条。通常是一些反诈的科普文章、健身小视频、有趣的表情包和吃饭的照片。退出群聊的前一天,他分享的是一瓶28年的老酒,但只有女儿给他点了个赞。
女儿说,群里也不是经常没人理他,亲戚们回复的概率在50%左右,因为大家平常都要上班,可能比较忙。听爸爸说,他退出后,家里人私聊了他,说最近确实工作太忙了,没看到,也没回复。
但张爸爸没有再回到家族群里,暂时也没这个打算,“他觉得现在这样挺好的”。他看到一些评论,会反思自己,是不是发的内容太小众了,或者别人不爱看,那不能强迫别人回复。
“像是他会干出来的事儿。”张悦宁说。爸爸是个70后,做着管理方面的工作,性格豪爽、有话直说,也喜欢分享,家庭观念很重。他经常跟女儿和妻子分享自己中午吃了什么,晚上看了什么电视,哪天去做了什么运动。
受到关注后,有网友建议张爸爸开直播账号,“当个网红”,但他不太愿意,“他其实不太想出名,觉得还是做好自己。”
但让他感到开心的是,这件事让大家更多地关注到了家族群,以及和自己一样的空巢中老年人,大家变得更爱分享,或是愿意在面对别人的分享时给出更多反应。
确实有人被影响到了,至少张悦宁感受深刻。以前在群里,大家即便回复,也只是发个表情符号,自从爸爸退群后,哪个亲戚再往家族群里发什么内容,所有人都会一拥而上,热烈地打上三四行字作为回复。
她的朋友们从社交平台上了解到这件事,跟她反馈,自己之前确实不看父母发的内容,也不回复,但现在会认真地表达。
“我觉得还挺好的。”张悦宁说,“很多人把微信群当成了一个敷衍社交的工具,这样会失去它原本的一些意义,但现在相对来说大家又更认真地对待彼此的交流了。”
来源:九派新闻
曾经也在家族群分享没人理会,包括过年发红包,领了红包都没有回应,不知道是不是发的太小了,后面就再也不说话了,也没退群 现在大家都很忙,各种群,没什么事一般不回复。家族群也大多是默默关注。 看家庭氛围 南宫俊竹 发表于 2023-5-10 17:17
曾经也在家族群分享没人理会,包括过年发红包,领了红包都没有回应,不知道是不是发的太小了,后面就再也不 ...
是啊,领了红包连声谢谢都没有。有时在群里叫大家吃饭,还得先发个红包,看到谁领了就知道谁看到通知了。 本帖最后由 oyh1077 于 2023-5-10 17:55 编辑
我的亲历来谈一下人们对家庭群或者亲友群态度的感受:这类群其实也是一个圈子,但是圈子的紧密度和私密程度和加入这个圈子的人有极大关系。如果本人性格本身就不太爱讲话、内敛,那无论是他是在哪种群,都会很少主动或积极回应群里其他人发的各种消息。如果本人外向,开朗,也没有体制内或者特殊职业、社会地位上的禁锢,那么他一定会喜欢分享他喜欢或认可的东西,也会积极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言论。所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自然属性决定的。对于爱说话的人,多多少少会有单向的主观意识,认为自己分享的东西,其它人应该也可以看看,至少不会讨厌吧。但是,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理解层次有别,以致对事物的看法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群里,往往就是这样的结果,大家都没有赞美、也没有反对(除了形式内容,长期无生气)。即便内心里是赞美或者反对的,也出于社会隐藏的心理,不会轻易向群里的一众人袒露出自己的真实心思。所以,群里的人数越多,反而越是一面逢迎的小镜子,大家说的东西,不过寻常无聊尔尔,决无深度。而能够无所顾忌说道的群,可能只是三五个人、或者彼此互不认识的某些专业群、兴趣群而已。 家族群里,确实很少有人回应 现在的班级群大多数都是静悄悄的,甚至科任老师都不全在群里 亲情淡薄的年代 才8个人,只能算家庭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