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发生一场声势浩大的“江南奴变”,一直持续到清朝
本文转自百度账号“汉周读书”,发表于2018年10月5日,如有侵权,可以联系我删帖。明末清初时期,江南一带富户家的奴仆无法忍受主人的奴役欺压,聚集在一起,捆绑殴打地主老财,索要卖身契,斗争持续到清朝时期,史称“江南奴变”。
早在明朝以前,社会上就出现一种身份低于平民的群体,唐朝以前叫臧获,元朝时叫驱口,明朝时期叫贱民,这部分人群大多来源于战争时期掠夺的战俘、平民以及罪犯家属等,子子孙孙世代为奴,隶属于主人。
明朝初年,《大明律》明确规定,承认并保护奴仆制度。明太祖曾把奴仆当成牲口一样,赏赐给大臣,曾一次赐李善长“奴军”一百二十人。
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对那些“不附燕兵者”残酷清洗,受害者的家属全部编入奴籍。嘉靖后期开始,江南地区经济逐渐发达,富户多了起来,无地的农民和破产手工业者卖身为奴现象日益增加。
江南的个别富户,家中奴仆多达数千人,这些签了卖身契的奴仆,子子孙孙,世代不能脱离贱籍,除江南之外,河南、山东等省的富贵人家也是蓄奴成风。
十七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在各地农民起义的影响之下,奴仆阶层也开始了反抗自己主人的斗争。明末清初之际,“奴变”遍及鄂、皖、苏、浙、赣等地,农民起义持续不断,奴仆们纷纷乘势暴动。
在江西永新等地,奴仆们捆绑主人“操戈索契”,发出“奈何以奴呼我?”的质问,喊着“铲主仆、贵贱、贫富而平之!”的口号,占据田产,散发粮食。“踞坐索身契者数万余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
有的地区甚至出现了奴仆自发的组织,如江苏金坛的“削鼻班”、湖北麻城的“里仁会”等。清军入关之后,贫富矛盾、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异常激烈。
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中元节,江阴城内奴仆暴动,斗争波及乡下,许多富户的房屋被烧毁,田契被撕毁,地主被杀死。
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家族遭遇了空前的劫难,徐霞客的长子徐屺等二十余人被杀,其夫人缪氏带着两个儿子徐建极、徐建枢侥幸逃脱。
在“奴变”的影响下。大多富户不敢再蓄养奴仆,雍正年间,朝廷不得不废除了形成于永乐年间的乐户奴籍制度,数百年代代相传的贱民终于翻身成为平民。
是呀,当年杀光了一批“地富反坏右”,大家穷人重回起跑线……
可仍然今天咋还有这么多底层、孽子、弱势群体?
咋这些贪官总是出自“农民的儿子”?
农民们,教子无方啊!实在不行,就让富人家的儿子当官,相信人家有钱人不会贪吧?! 奴变是时代产物 其实一直都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