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鱼爱上烟 发表于 2024-11-26 09:22:01

一个让吉安方言和普通话扞格的短语

一个让吉安方言和普通话扞格的短语

说明: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在此致谢!

      很大程度上,吉安方言词汇和短语是来源于普通话。何以见得,因为吉安方言的很多表述与普通话差别不是很大,保留着宋元以来中原语言特点。分明记得笔者本世纪初在北京读书的时候,同宿舍5人,只有我一个江西吉安人,另外有两个山东、一个河南、一个福建的。每次我跟家里打电话,用吉安方言讲话,他们都侧着耳朵听,因为完全听得懂,不时地因我说的某句土话或词汇有趣而哈哈大笑。而那个福建的同学跟家人打电话时,用闽南方言,我们犹如听天书,完全不懂,所以也没法哈哈大笑之。



      吉安话不仅发音、语法和普通话差别不大,就是词汇、短语也很多相同或相近。比如,吉安吉水水南片的方言里还保留了“转”这一单音古语词,与古之“转”音义完全一样,即“回家”之义;富滩片有地方称母亲为“姆”,更古老。如果我们细心去收集,定然还有不少这样的词汇或短语。不过,吉安方言中也有一些短语词汇不能通约,无法转换,如“当街”“当圩”,不能转为“赶集”,更不能换成说“庙会”;“咭点心”不能换为“吃午饭”。



      最近,笔者发现吉安方言中一个特别有趣的短语,跟普通话的那个短语很接近,就差一个字,但就是不能替换。那就是吉安话的“缩颈乌龟”和普通话的“缩头乌龟”两者。这两个短语很常见,意思也很简单明了,就是遇到事情退缩、不敢直面,有怕事、孬种之意。但是,无论是“锁头”还是“缩颈”,其实都差不多,都是把脖子和头颅往身躯收缩。然而,吉安人却只喜欢用“缩颈乌龟”一语,而罕见用“缩头乌龟”一词。如果你非要说在吉安也能听到有人用“缩头乌龟”,那多半是2000年以后的新生代,他们使用的词汇很多是混杂普通话的吉安话,非正宗吉安话,被人戏称为“吉普”。



      笔者对这两个短语的表述差异琢磨了好几天。为啥吉安人只喜欢说“缩颈乌龟”而不用“缩头乌龟”呢?最后,笔者发现,这大底与吉安方言部分地保留了古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有关。换句话说,“缩颈乌龟”更接近古汉语词汇(或说短语),而“缩头乌龟”乃后起之普通话短语。从音韵平仄角度来说,“缩颈乌龟”为仄仄平平,其中第二字与第四字分别是仄、平,更符合平仄相间的古语习惯。而“缩头乌龟”是平平平平,四个字全是平声,更不符合我们汉语的发音习惯。



      国人古来喜用四字词汇,后来所谓的成语绝大多数是四字的,也大底与之有关。而四字语习惯的形成,可能与《诗经》有关。当然,也可能反过来,《诗经》采用四字语为主的句式,与国人喜欢用四字语词有关。而一旦使用四字词汇或短语,人们又会尽力是它符合汉语的音声习惯,即平仄相间,特别是偶数位置的平仄相间。这样的语言读起来有一种抑扬顿挫的节奏美感。后来的近体诗包括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都保留这种偶数位置平仄相间的特点,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所谓“二四六分明”就是指第二、第四、第六三个位置的字要呈现平仄相间的规律。这也是沈约等人所谓的:“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宋书·谢灵运传论》)。这可以说是汉语几千年来已经渐趋固化的语言习惯,也可以说是汉语的语言特色。



      就此而论,吉安方言短语“缩颈乌龟”,较之普通话的“缩头乌龟”似乎更佳,更有古味!
静墨斋2024.11.2于古吉州北郊寓所

熹微 发表于 2024-11-26 10:08:55

我记得刚雕塑学徒时跟的师傅是青原区值夏那边的其他师兄也是哪边的,还有哪边靠近泰和万合那边。
虽然大部分都能听懂,但一些词语和短语跟我们吉水那边差别还很大。
比如他们说的翅膀和我们说的树叶是同一个发音。

不不不不不 发表于 2024-11-26 11:12:41

你个咋天休个啊

bingo 发表于 2024-11-26 13:30:22

我好像很少听人说“缩颈乌龟”这个词。是不是吉安不同片区还不一样?

kenal 发表于 2024-11-26 14:35:02

太片面了, 吉安这么大个地方,各个地方的发音都不同。

吉安绝大部份还是60%的客家口音, 然后各个区县都因为历史原因有外来的因素影响

类似永新北乡有很多都是当年太平军留下的广西人,所以民风强悍,而且说话和广西口音非常一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让吉安方言和普通话扞格的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