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这个省级非遗项目,竟在这个村传承了500年!
12月13日在遂川县珠田镇珠溪村遐富境自然村
村民正热火朝天制作龙灯
只见老艺人编织着龙灯的轮廓
几位青年将绸布缝在龙灯骨架上
龙灯雏形初显
从每年农历十一月起
村民便开始筹备
来年正月的“五龙下海”灯彩表演
“五龙下海”灯彩表演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遐富境村传承了500余年
数百年间舞龙灯不辍,于潜移默化中
村民悉龙灯、习龙灯、醉龙灯
人人相习、代代相传
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间长盛不衰
当日,在遐富境村祠堂内,竹篾在老艺人手中跳跃,交错编织成龙灯的骨架。村民围坐在一旁贴纸涂彩。一位老者手持细笔,蘸取金漆,于龙灯双眸处轻点,炯炯目光破之而出。据老艺人邹振欧介绍,龙灯的制作过程复杂,通常要十几个人花上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村里每年要选举村内德高望重的人为牵头人,负责筹备“五龙下海”灯彩表演,在家的村民会自觉前来帮忙。
瑞龙欢腾、岁岁相承。遐富境村历来酷爱舞龙灯,尤其擅长表演灯彩“五龙下海”。“五龙下海”根据神话故事《太子斩龙》编排,使用唢呐及打击乐器伴奏,通过紧密相连、变化多端的12个花节,传递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自传入遐富境村后,“五龙下海”灯彩表演成为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间雷打不动的传统,沿袭至今。“龙灯表演是过年最期待的活动。从记事起,高亢的唢呐响起,就意味着新年的到来。村民们听到鼓声后便向祠堂聚拢,积极地加入舞龙队伍,年年岁岁、循环往复。”村民邹炎生回忆道。
全民共舞、代代相继。数百年相续,村民经历了从认识到模仿、再到熟练的学习过程。村民不论老少踊跃齐参与,舞龙灯成为全村参与的活动,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垂髫孩童,都会比画几下。珠溪村党支部书记邹平生说,村里的男子自小将舞龙灯作为乐趣十足的运动,孩童看热闹,青年闹新春,老者传技艺。他们各有所长,有些会耍龙头,有些精通乐器,各司其职,通力配合。
承古启今、坚守创新。在过去,舞龙灯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当下,舞龙灯是乡愁记忆,更是一种文化传承。随着时代的发展,“五龙下海”灯彩表演的形式不断创新,表演节奏更富变化,音乐融入现代元素并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焕发出全新活力。
遂川县文化馆副馆长朱路华表示,“五龙下海”承载着先辈的智慧与精神寄托,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与凝聚力。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当地的文化标识,让村庄声名远扬。在岁月的流转中,它是村民们节庆的欢乐源泉,也是连接代际情感的纽带,凭借对传统的坚守、创新的包容,得以在现今薪火相传。
来源:遂川新闻 {: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