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吉安,爱上麦地网!
  • 1

沿着徐霞客的足迹走炎陂(文/马千里)

 
知吉安 发表于 2024-11-7 13: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西吉安
2167 0

沿着徐霞客的足迹走炎陂

文&图:马千里


炎陂,古之永新与莲花交通要塞。国庆期间,与同学相约,一起沿徐霞客的足迹走炎陂。

徐霞客1636年(明崇祯九年)腊月二十八日经坪上进入永新,1637年(明崇祯十年)正月初十日从炎陂出永新,前后游历13天。其间初一日经禾山往安福深度游武功山,初九日自莲花经砻山口再次进永新。

134730mscoa918tw49mttz.jpeg

《徐霞客游记》记载:正月初十日,昧爽,由潞江以二舆夫、二担夫西行。……。共十里为文竺,居廛颇盛,……。路又溯西溪而上,三里入岩壁口,南北两山甚隘,水出其间若门。二里渐扩,又五里为桥头,无桥而有市,永新之公馆在焉。

徐霞客路经的“文竺”即今天的文竹;“岩壁口”即现在的炎陂,在永新与莲花交界处;“桥头”是紧邻文竹的莲花三板桥乡的行政村。永新公馆在桥头,因为明朝的桥头尚属永新。

134731p1uo1lprjzegh117.jpeg

《莲花厅志》记载:1743年(清乾隆八年)析永新县二十个都、安福县十二个都置莲花厅,县治莲花桥(今琴亭镇),属吉安府。

莲花从永新分出,已281年,而炎陂的山至今仍属文竹。

文竹老街往西,为乡道。逾文高公路,至步里村口,行者甚少,荒草蔓径,野树横生,道不可辨。遂依江走文茶铁路。先见一陂横江,水从坝上流泻,其声如雷,其色若雪。以为此即炎陂。同学道,还在前方。一里后抵炎陂。两山夹峙,碧水西来。一条堤坝拦江而立,挡水成堰,堰内芦草丰茂。堤坝之上覆一水泥板,横跨两岸,人可通行。第一陂为灌溉江之北岸下游文竹村之田,第二陂炎陂为沃润江之南岸下游白源村之地。

站在铁路之上,仰观两山甚近,俯瞰可见北山之麓炎陂之畔有小道迤逦西去。循道而眺,树林之间隐约可见屋宇依山,此即莲花“炎陂村”。

134731fofv61titgji161v.jpeg

文竹人的炎陂,指拦水的炎陂。莲花人的炎陂,是两山之间的炎陂村。而徐霞客的岩壁口,系两山峭岩如壁,望之若门的峡口。我想,徐霞客穿过岩壁口那个年代,既无炎陂,也无炎陂村,但炎陂一定是永新与莲花之间往来的要道。今天,这条要道早已为纵贯永新与莲花的319国道取代。

至村,两山相逼,林木葱郁,极为幽静。六栋房舍傍山错落有致,规制相异,新旧不一,然皆人去楼空,均已搬迁移民。村中小路不见人迹,全为泥沙。

134732xj0qmi6m3x1zv0ix.jpeg

出村,一水泥村道相迎。前行百余米,道旁黝黑巨石刻一“凤”字,据传为南宋抗金名将岳飞1132年(宋绍兴二年)率部镇压叛军曹成路过炎陂手书,故此石名为“凤字石”。现为莲花县文物保护单位。

又行百余米,四野开阔。左岸青山南倾,右边稻田北斜,前方一岭自北而南横卧,止于江岸百米之外。岭上一村,名曰“横岭背”。岭下则为炎陂新村。

134732gui139i971zt1j9n.jpeg

过横岭背,为“山口垅村”。明朝末年,山口垅村于江之北岸筑一白塔,高五层,至今犹存。塔下之径即古之官道。据村民介绍,彼时,山口垅村有读书人,召集族人集资于村南江边建塔。伫立村口南望,一脉青山似黛,天空蔚蓝如洗。于是,塔身漆白,与山映衬,耀眼夺目。古人崇文,故塔形如毛笔,名之“文塔”。横岭背村人低眉而望,笑之,此塔如一插地拐杖也。山口垅村人闻之不悦,回敬道,文人视之为写字之笔,乞丐睹之则为讨饭之杖!故此,两村结怨数十年。

134732jzfmxja73f1bmfwi.jpeg

自文塔西望,可见桥头。新楼林立,白墙红瓦,一派欣欣向荣。时近中午,烈日炎炎,无心而往。

炎陂新村人见我俩喜看古之遗存,道,炎陂旧村北山之峰名“阁老顶”,葬有阁老,墓已修缮,可登而观。

我们决意留待下次游览,遂谢别村人,返回永新。

-关于作者-
马千里,江西永新人,现居深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举报中心|联系我们|广告服务|法律声明|隐私政策|小黑屋|手机版|下载麦地网到手机|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赣ICP备07002050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admin@maidi.me  市长热线:12345

GMT+8, 2024-12-26 14:35 , Processed in 0.258937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