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碳水化合物才是致胖元凶,“吃动平衡”就能越吃越瘦
发胖容易减肥难。之前,人们总是习惯把肥胖的元凶归结于脂肪,现在美国新膳食指南明确指出,碳水化合物才是致胖元凶。春节过后你们有没有长胖呢?都说每逢佳节胖三斤,想要保持苗条身材的你,究竟该怎么吃才能不发胖呢? 脂肪没那么可怕,要警惕的是碳水化合物 长期以来,膳食指南告诉我们说,要少吃脂肪,它会让你胖得像个苹果,是各种心血管病的罪魁祸首;碳水化合物常常被推荐,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被认为是健康饮食。 然而,这样的饮食方式是错误的!上个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对于什么食物对人更健康,进行过激烈辩论。糖研究基金会和食品商率先出手,把所有黑锅甩给脂肪和胆固醇,最终,美国农业部、食品行业的科学家们起草了一份膳食指南,建议低脂肪高碳水饮食。 所有人都把高碳水食物当做健康食品,人们每天吃大量的面包、米饭、面条等;对于脂肪,所有人避之不及。然而,肥胖率却在飞速高涨。官方饮食指南变成了“致胖食谱”。PURE大型研究对来自18个国家超过13.5万人进行了7年多的随访记录,研究他们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状况,长期严谨的医学统计数据,最终为这场恩怨做出了裁判。与脂肪摄入量较低、主要通过碳水化合物获取能量的人群相比,适当提高脂肪摄入量,不仅没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反而降低了总死亡率。 脂肪中最令人望而生畏的胆固醇,也被平反了。老年人低胆固醇会增加死亡的危险,而 “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高者,患致命心力衰竭的风险反而会降低。就是说,适当摄入胆固醇,反而对健康有好处。 新版的《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将每日胆固醇摄入量的限制删除了,最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已经删去了这项限制。常见食物中,胆固醇含量高的就数蛋黄了。很多人吃鸡蛋不敢吃蛋黄,其实,蛋黄是名副其实的营养宝库,大家每天都可以吃一个鸡蛋,且可以放心地吃掉蛋黄。 那碳水化合物呢?它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给细胞供能。如果葡萄糖过多,人体消耗不了,多余葡萄糖就转化为脂肪,让你发胖,因此,碳水化合物要适量摄入。
看看自己一日三餐,算算会减重,还是发胖 美国农业部建议三大营养的比例:碳水化合物45%~65%,蛋白质10%~35%,脂肪20%~35%,在这个区间内,都是健康的。 人体日常消耗,可以简单看做:基础代谢率*代谢指数。基础代谢率(BMR)有多种计算方法,这里给一个简单的女生通用公式: 18~30岁:14.7 x 体重(公斤)+ 496; 31~60岁:8.7 x 体重(公斤)+829 比如你28岁,55公斤,套公式:14.7 x 55 + 496 =1304.5 代谢指数取决于你的运动习惯,这里也给出一个简单指数表: 坐在办公室,很少运动:1.2 每周少量运动1~3天:1.3 每周持续运动3~5天:1.5 每周运动7天,或工作量很大:1.7 繁重体力劳动:1.9 如果你平时少量运动,代谢指数为1.3,用1304.5 x 1.3 = 1564.4,每天消耗约1564大卡。 自己是不是摄入过量呢?对照食物热量表,把三餐食物的热量相加,和消耗量作比较。摄入量小于它,就会减重,反之就会发胖。 一日三餐怎么吃,才健康? 首先,一日三餐总热量要平衡,根据前面的计算,了解自己每天的消耗量;其次,三大营养的比例按照碳水化合物45%~65%、蛋白质10%~35%、脂肪2%~35%;最后,三餐大致分配比例为3:4:3,中餐略丰盛些。 具体怎么吃呢?如果你一天消耗的热量为1600大卡,早餐热量约480大卡,可以是鸡蛋青菜肉饼+牛奶,或是红枣小米粥+鸡肉三明治,都较合适。
午餐花样繁多。如果吃工作餐,可多选几个菜,这样营养更全面;更多人选择外食,几个人拼桌是个好主意,菜品更丰富;一个人吃饭,也要荤素搭配,且每天变换。 晚餐差异最大。不少家庭的晚餐是正餐,做得很丰盛,超过早餐和午餐之和了,三餐分配变成3:4:7了,这其实不利健康,容易导致肥胖。有些人为了控制体重,晚餐干脆不吃了,三餐分配变成3:4:0了,同样不利于健康。建议晚餐热量和早餐相似,米饭、面条均可;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也和早餐相似,总量要控制,荤素搭配是个好习惯。 TIPS:不仅要吃对,更要动起来 生命在于运动,久坐危害极大。每天适当的运动和锻炼,如跑步、打球、游泳等,不仅能增加人体的免疫能力,强身健体,还能消耗更多的能量,让你拥有更好的身材。
砖家说的都有理,搞不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