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 发表于 2024-7-2 22:22:21

吉安方言——演文

庐陵又曰“文章节义之邦”,得此美誉,须有名人支撑,自封不得。若欧阳修者,若文天祥者,若胡铨者,若杨万里者,若刘过者......或以文章名世,或以气节存史,或二者兼而有之,难以历数。
读书人一多,基数大了,出的人才便水涨船高。三千进士冠华夏,说的是江西吉安府;满朝文武半江西,吉安府也做出不少贡献。吉安府的文化底蕴相对就深厚起来,再加上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儒家的四书五经,儒家的节义观念便深深渗透在吉安人的为人处世和进退取舍之中。
“演文”一词,只是普通话发“yǎn wén”这个音,该不该这样写,很难找到依据,不过就此形解其义,也是可以解得通的。“文”有“斯文”之意,指的是在为人处世时有涵养、有教养、懂礼貌、尊重人,其实是要求人在对待他人时要照顾他人的感受。本质上还是儒家思想里的义利观,在私利和大义发生冲突时,人们往往选择义而舍弃利。至于“演”,则有表演一下的意思,通俗就叫装,就是说该斯文的时候哪怕不想斯文装也要装一下。
该演文时不演文就会在外人中留下笑柄,吉安人往往把做人放在第一位,做人差火候,便不管你地位高,又有钱,明里不说,背地里也瞧不起。母亲曾给我讲过乡间一老师,业余时间会出去做做墙上写写画画的手艺,做完后东道肯定要留饭,他老先生也不客气,直接说:“不要搞太多菜哈,我恰不了多少,搞四个波波(鸡蛋),煎一碗花生肉,打两斤子冬酒就可以。”东道听他狮子大开口,又出于礼貌不得不去东拼西凑,一边嘴里狠狠地骂:“恰切死,恰切埋,还说不要搞太多菜,一点文也不晓得演。”
小孩子是不晓得演文的,得要大人教。我是73年生人,做儿童时,老家家家户户都穷,各家各户都有难处苦处。过年走亲戚,主人总要端出三盏两碟来待客,但也是拿出来现一下,以表示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冇米也要打三下碓嘛。祖父每次带我和哥哥出去万合霞山(祖母的娘家)做客,半路上总是千叮咛万嘱咐:“崽,人家端出来的鱼啊肉啊,碟子里的卤肉不能吃哈,那是人家拿出来现一现的,不是你们夹的。夹了回来我要打掉你的魂。”
该演文时要演文,不该演文时演文就叫矫情了,这时候会在演文两个字之间加个词叫狗屎,变成了“演狗屎文”,也是表示对对方的不尊重。
有些文要演,这切合孔子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譬如无功而吃了人家的肉,或者借小功而狮子大开口,便是不义;有些文不能演,切合的是孔子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譬如帮了人家的忙,不取报酬就是对对方的不尊重,瞧不起人,便是无道。
就像1275年,宋廷危机诏令天下勤王,文天祥得诏痛哭,集众吉安人万余欲勤王,他的朋友劝他说:“现在元兵甚众,你以不过万余乌合之众勤王,这与驱赶群羊和猛虎搏斗没什么差别。不要吃了没事干。”文天祥说:“我如何不知?所以不自量力,以身殉国,只不过希望天下忠臣义士有听此事而奋起的,则国家就有救了。”
宋朝灭了,也不足惜。但中华民族的节义精神不能灭,若有一日,中国人都不会演文了,那中华文明也就到了末路。
历史自有公断,那是大人物;小人物,是非有人评说。做人,特别是吉安人,该演文的时候还是要演文,不该演文的时候就要挺身而出。

来源:庐陵脆声

潮起嘲落 发表于 2024-7-2 22:41:16

这属于文化糟粕,不要继承

huajiz 发表于 2024-7-2 23:38:37

特色耶

W你来我网 发表于 2024-7-3 05:25:10

楼主应该是富田人

青原金雨印章 发表于 2024-7-3 06:18:57

假斯文,假正经

有点小忙 发表于 2024-7-3 08:15:48

演文,还真是这两个字,不是方言拼的。

红色的一百块 发表于 2024-7-3 08:16:27

写的真好,即大气又市井
“演文”这家乡语太久没说,乍一看没反应过来

潭溪竹 发表于 2024-7-3 09:48:26

这方言听起来好亲切,真是老乡啊

吉安中青旅 发表于 2024-7-3 11:16:48

泰和二中的一个教语文的罗老师好像也写过一篇这样的文章

kenal 发表于 2024-7-3 13:04:20

扛出文老二 败笔中的败笔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吉安方言——演文